菲律賓獨立媒體《拉普樂》創辦人瑪麗亞・瑞薩獲頒諾貝爾和平獎,以她為主角的紀錄片由台灣事實查核基金會引進,12/11在台首映,並計劃在校園免費巡迴播映。有意申請的學校,可參考此一連結。 以下拙文,原刊於《天下獨立評論》。 在美國長大、求學的CNN記者,為何回到父母的亞洲故鄉,挑戰民粹總統的殺人指令?蘇聯時代宣傳機器《真理報》的編輯,如何轉身變成普丁畏懼的反對者?這兩位地理相隔八千兩百公里的新聞人,為何一同獲頒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? 對於台灣讀者,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:全球媒體信任降至歷史低點、記者職業聲望谷底徘徊之際,諾貝爾委員會為何在329人的超長候選名單中,挑出不討喜的新聞從業者,作為人道與勇氣的桂冠象徵? 兩位得主中,台灣較知名的瑞薩(Maria Ressa),歷任CNN駐馬尼拉、雅加達分站主任,2012年,她感受數位浪潮來襲,在家鄉菲律賓創辦新聞網站《拉普勒》(Rappler),以尖銳的調查報導,不斷揭露政商勾結內幕,同時批評總統杜特蒂濫權濫殺的掃毒行動,兩度遭羅織逮捕,並以充滿爭議的「網路毀謗」定罪。